06/012016
5月25日,由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省学联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华南师范大学圆满闭幕。我校共捧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这也是我校学子参加八届"挑战杯"省赛以来第七次荣获特等奖。
特等奖项目《心理干预对流浪儿童心理素质的影响研究——以潮汕地区为例》立足于流浪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采用前测-后测的实证方法对潮汕流浪儿童心理素质进行心理干预;一等奖项目《潮汕侨批的收集与海外移民调研——以侨批文献与口述历史相结合的个案研究》将侨批资料与口述文本相结合,以此作为能更全面地研究侨批与移民史的高效手段;林燕华等同学则从地理学和女性文化的角度,研究通花手工艺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及现状等,重点是潮汕通花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探究这一手工艺传承的途径,为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06/012016
5月25日,由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省学联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华南师范大学圆满闭幕。我校共捧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这也是我校学子参加八届"挑战杯"省赛以来第七次荣获特等奖。
特等奖项目《心理干预对流浪儿童心理素质的影响研究——以潮汕地区为例》立足于流浪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采用前测-后测的实证方法对潮汕流浪儿童心理素质进行心理干预;一等奖项目《潮汕侨批的收集与海外移民调研——以侨批文献与口述历史相结合的个案研究》将侨批资料与口述文本相结合,以此作为能更全面地研究侨批与移民史的高效手段;林燕华等同学则从地理学和女性文化的角度,研究通花手工艺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及现状等,重点是潮汕通花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探究这一手工艺传承的途径,为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06/012016
5月25日,由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省学联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华南师范大学圆满闭幕。我校共捧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这也是我校学子参加八届"挑战杯"省赛以来第七次荣获特等奖。
特等奖项目《心理干预对流浪儿童心理素质的影响研究——以潮汕地区为例》立足于流浪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采用前测-后测的实证方法对潮汕流浪儿童心理素质进行心理干预;一等奖项目《潮汕侨批的收集与海外移民调研——以侨批文献与口述历史相结合的个案研究》将侨批资料与口述文本相结合,以此作为能更全面地研究侨批与移民史的高效手段;林燕华等同学则从地理学和女性文化的角度,研究通花手工艺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及现状等,重点是潮汕通花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探究这一手工艺传承的途径,为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